3D建模布线技巧

一、多边面转四边面
Ⅰ、三边面转四边面
在三边面中间增加一个点。
将这个新增的点分别连向三条边。
Ⅱ、五边面转四边面
选择一条边在上面增加一个点。
将新增的点连向离它最远的顶点。
Ⅲ、六边面转四边面
选择一个顶点,连向离它最远的顶点。
Ⅳ、七边面转四边面
先通过连接间隔三条边的两个顶点,分隔出一个四边面来,剩下一个五边面。
用上文中五边面转四边面的方法,将剩下的五边面分割成两个四边面。
Ⅴ、八边面转四边面
先通过连接间隔三条边的两个顶点,分隔出一个四边面来,剩下一个六边面。
用上文中六边面转四边面的方法,将剩下的六边面分隔成两个四边面。
二、多边线增减段数
下面以减少段数为例,增加段数反之同理,本质为使用循环体系。
Ⅰ、五边线转三边线
先将五边线的中间两个线段均合并点(选中线段,使用'Collapse Edge'功能)。
合并点后,在中间梯形的两条腰上分别增加一个点,并将这两个点连接起来。
适当缩短新增的线段的长度,完成。
Ⅱ、三边线转一边线
先新增一条线段将中间的四边面拦腰截断。
将该新增线段的左右端点分别连向底下三边线的左右顶点。
删除底下三边线的中间两个点。
Ⅲ、四边线转二边线
先新增一条线段将中间的两个四边面拦腰截断。
将该新增线段的左右端点分别连向底下四边线的左右顶点。
删除底下四边线的第二、第四个点。
Ⅳ、二边线转一边线
先新增一条线段将其中一个四边面拦腰截断。
将该新增线段靠中间的端点连向另一个四边面的底侧对角顶点。
删除底下二边线的中间的点。
三、四边面走向改线
示例目标:下图为5*5四边面组成的平面,以中间一个四边面为转折点,将原本从右到左的布线走向改为从右到下。
Ⅰ、加面版走向改线
如图所示,选中的线段即为目标走线方向。
在刚才选中的线段里侧增加一圈线,并将这两圈线的拐点连接起来,如此便完成了加面版走向改线。
用倒角(Bevel)功能加两圈线也是同样的道理。
Ⅱ、减面版走向改线
选中转折处四边面靠近左上角的三个顶点。
将这三个顶点合并成一个点,这样走向就往下拐了。
但是这时多出来了一个七条边的极点,连着两个新的三边面,我们还需要处理掉这个问题。
选中两个三边面相连接的两条边,并把这两条边延申出去的线段都加选上。
删除所有选中的这些线段,完成减面版走向改线。
Ⅲ、旋转边版走向改线
将转折处四边面的右边或者下边,选择一条进行删除(此处以右边线为例)。
删除后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六边面,由于目标走向为从右到下,所以要将六边面对半分割为左上部分和右下部分,即连接下图中六边面的左下、右上两个顶点。
连接两个顶点后,即完成了旋转边版走向改线。
刚才的操作相当于将删除的那条线段,以为右下角让路为目标进行旋转,再重新连到对应的相邻顶点上。
MAYA的旋转边功能使用步骤为:SHIFT+鼠标右键 -> Flip/Spin Edge -> Spin Backward或Spin Forward
补充点
若之后想对下图中选中的连续线段进行卡线,会无法顺利完成。
因为这时候拐角的两个点为五边的极点,导致目标连续线段的外侧无法正常进行卡线,这时候需要对这两个五边极点同样使用旋转边的方式进行转移,以消除对目标连续线段进行卡线时的影响。如图所示,我们可以选择左侧五边极点的左边线段或上边线段中的一个,加上右侧五边极点的左边线段或上边线段中的一个,分别进行旋转边的改线操作,为目标连续线段的外侧一圈线让路。
若选则了相距最近的两个线段(下图中的两条线)进行旋转边改线操作,会让布线的密度压力聚集在一起。
如图所示会使布线非常不均匀,所以不建议选择距离近的两个线段进行旋转边改线。
建议选择相距最远的两个线段进行旋转边改线操作。
这样可以更加分散布线的压力,使布线更加均匀。
如此之后,对目标连续线段的外侧进行卡线就非常顺畅了。
四、扩展四边面
Ⅰ、添加循环面
在网格内部区域想要增加循环面时,选中目标区域的所有面或者所有的区域边线,使用挤出(Extrude)功能向内挤出一圈面即可。
Ⅱ、钻石分面
当需要向某一方向增加面数时(示例为向右两行四边面变四行),可以使用钻石分面的技巧。
如图所示,先在右边缘中间插入一个新的钻石形四边面,使得右边缘的线段数由两段变成四段。
然后根据这四段线拉出四个新的四边面,即可完成钻石分面。
最后调整下顶点使布线更均匀。
Ⅲ、凸角卡线
当需要对3D物体的凸角进行卡线操作时,处理使用循环边工具或倒角工具外,还可手动切线以减少卡线操作影响的面数。
如图需要对目标顶点进行卡线操作。
那么按照下图中的方式新增线段,可以同时在两个轴方向上对凸角进行卡线,相当于用循环边工具卡一条线时转弯去另外一个方向卡线,同时还减少了卡线延申出去的面数。
最后使用滑动功能调整线靠近凸角即可。
补充点
另外,以盒子切线为例,在卡线后,可能需要保持顶面四边一圈为循环面不断。
则要在顶面边缘再添加一圈循环面,需要添加的线段如下图中所示。
Ⅳ、凹角卡线
若有一个由三个四边面环绕构成的凹角需要卡线时,可以使用借线法。
首先,将下图中凹角顶上的四边面的两个对角顶点进行连线。
然后选中下图中的两条线段,需要挪用这两条线,将这两条线段先进行删除。
删除后在凹角顶面的外围线段上会留下两个孤立的顶点,用切线工具将这两个顶点分别连接到凹角顶面的内圈线段上,如下图所示。
继续向下延申新增的线段,即可完成借线版的凹角卡线,而且借线法可以使凹角这一圈成为循环面。
补充点
若有一个由两个四边面环绕构成的凹角需要卡线时,可以用添加循环面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去添加线段并向下延申。
Ⅴ、综合应用:借边加盒子切线快速挤出
如图所示,同时使用借边与盒子切线的方式,在目标面的周围提前一圈布好循环面,然后再分三次连续挤出目标面,可以快速使挤出部分具有完美的硬朗卡线。
Ⅵ、注意点:对小张力表面的卡线切线进行保护
当进行卡线操作时的切线位于小张力表面时,为了防止该切线在将来细分表面后位置被拉伸得过远,从而失去了卡线的作用,可以在小张力表面上再做一圈切线进行保护。
五、使用循环体系
Ⅰ、使用循环增加面的行数
循环可用于增加面数,一次循环可以增加两行面,半个循环可以增加一行面。
Ⅱ、循环体系的转移
当循环体系紧挨着过渡边时,由于会有五边极点,会影响过渡边进行顺畅地卡线,往往需要将循环体系转移到没有过度边的平面上。
还有的情况就是要对循环的拐角方向有目的地进行修改,也要转移循环体系。
转移步骤如下图所示。
Ⅲ、使用循环约束细节
循环可以用于在对象内部约束细节,防止在卡线时,循环切线工具会沿着循环边在对象表面乱窜,增加多余的细节。
如下图所示,为是否使用循环进行约束的前后对比。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